Jul 6, 2011

幽谷伴行 讀後心得

這本書是非常虔誠的基督徒所寫,所以我讀起來有取巧,這篇心得卻很意外的獲得十分滿分吧,不然期末怎麼會100,沒看錯,這輩子還沒看過三位數的期末成績。

或許是我對安寧療護的看法,剛好與教授相同吧!
雖然只是一堂課,能受到台灣推動安寧療護的先驅所認同,是很榮幸的事情。


----

    者:Sheila Cassidy
    者:趙可式
出 版 社:光啟出版社
出版日期:19990430

    幽谷伴行的原作者Sheila Cassidy是一位具有堅定信仰,使命感強烈的醫師,作者在方舟社區的經歷成為她最珍貴的寶庫,許多後來從事安寧療護工作所面臨的難題,都能在回想方舟社區之後,獲得指引。方舟社區在作者個心中就是一個展現神蹟的地方,那裡印證了她過去不能明白的福音,讓她真正看到何謂人性的光輝,甚麼叫做所有人都是神的子民,都是平等的。
    安寧療護是一個必須不斷面對死亡的工作,生死對任人來講都是難題,都存在解不開的結,醫護人員也只是平凡人,要如何在不斷面臨生死的考驗之餘,依然保持平常心,繼續投入在安寧療護?作者開宗明義在第一章就談甚麼人才可以從事安靈照護的工作,她認為需要具備這三種特質:第一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,不因人身心上的消亡而退避畏縮;第二要有幽默感,生死原是悲喜劇,若不笑,必得哭;第三要具備極其特別的敏感,對別人的苦有感同身受般的理解,常常這種理解是來自本身受苦的經驗。
    這三種特質中,我認為第三種最困難,與其說是具備,不如說是需要在人生中不斷磨練,畢竟痛苦的感受不可能與生俱來,需要不斷的在自己的生活中經歷,跨過自己生命中每一座幽谷,過去我曾對一件事不能明白,證嚴法師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出家,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成為眾人景仰的宗師,如果沒有經歷過喜怒哀樂,如何看破?雖然可以用佛家輪迴的觀念來解釋,但我寧可相信,那是因為證嚴法師本身具有超乎常人的敏感,她纖細易感的將他人的苦痛內化為自身的苦痛,因此而成就她發下的大願。
    在書中還提到如何拉近醫病關係,以及是什麼維持住醫病關係的「安全距離」。醫療倫理有一個難題是,如何把病人當成一個完整的人看待,並同時保持平常心的完成醫療工作;有人說把疾病抽離病人身上,可以讓醫療工作維持理性與專業,做出正確迅速的治療,給疏離的醫病關係一個看似無懈可擊的理由。但我要質疑的是,醫療的工作難道只是像修理汽車一樣,壞哪裡就修哪裡,該換掉的零件就更換嗎?我相信多數人是不認同的,但同時我又無法否認,投入太多情感,會導致無法精確的判斷什麼才是對病人最好的處置。
    作者在書中提到,制度化的醫病關係是雙面刃,因為制度的存在,醫療人員才能有效率的工作,幫助更多病人,醫療人員的制服就是用來畫分界線的圖騰,藉由制服傳達醫療人員具備的專業技能,專業技能確實能夠解決部分病人的問題,制服提供的地位與防護讓醫療人員得以處在安全距離之外, 在自己的領域中接見病人,但這個制度卻讓病人失去特色,無法保有自我,就像生產線上的產品,從掛號、候診、問診、治療、領藥,一關過一關,醫療人員眼中見到的是病號,不是病人。作者並沒有大肆撻伐這種制度,相反的,她勇於承認當她身心疲憊時、她感激這種制度的存在,讓她最低限度完成「看病」的工作責任;但當她行有餘力時,她樂於前往需要的病人的「領域」中,提供協助,分擔病人的苦痛,這是一種新的觀念,醫療人員能做的不只是提供醫療的協助,在人與人的關係中,醫療人員的身份給予我們碰觸病人心中私領域的機會,把握住就能將醫療這件事,做更廣義的解釋與行動。
    面對臨終病人,醫療人員究竟該用什麼態度?護士還能提供照護、洗濯、清潔等溫暖的舉動,一方面化解病人的痛苦,在死亡根前也不至於覺得無能為力,但醫師呢?所有的治療嘗試殆盡,仍然必須面對病人,如何自處?作者提到她自己漸漸明白無能為力的重要性。在最後關頭,病人與醫師都耗盡資源,只能赤裸且徒手的面對彼此,僅僅剩下兩個人,但此時不要害怕,不要逃避,病人也明白醫師能力有盡時,他們希望的是不要被遺棄,守候在他們人生中的最後旅程,往往此時他們需要的可能只是一碗麥片粥,裝滿真誠的愛。
    這本書提供很多經驗談,並從信仰的角度來重新解讀這些經驗,當然很多部分談的是安寧療護,但我發現,醫病關係是不分科系的,適用安寧療護的態度,同樣適用其它病人與醫護人員,說穿了,這種態度也只是身為人所需磨練並具備的人生哲學,就像推廣安寧療護的最終目的是醫院不再有安寧病房,但所有人都具有安寧療護的觀念一樣。所有宗教存在的目的,就是引導人們從生走到死,並讓他們免於死亡的恐懼,安寧療護或許只是將宗教的觀念轉化成一種醫療行為,用眾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在社會中推行健全的生死觀念,可以想見這個觀念將不分宗教、敵我的廣被眾人皆受,甚至可能會改變全體人類的樣貌,走向新世界。

--
PS:
to各位修課同學們...每到學期末,這篇文章閱覽人數總是直線上升,這...你們知道我的意思。
2013.1.8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