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ct 29, 2007

東、西嶼坪 (下)



我認識14個人的西嶼坪,而我終於造訪的是不到5人的西嶼坪。


港口的景象依舊,卻更簡陋,上岸後就會注意到一間供奉女武將的華娘廟,在澎湖這個廟宇比村子還多的地方,這種以女武將為主神的廟也是很少見。隆隆的聲響從一間鐵皮屋竄出,屋旁立著西嶼坪的牌坊,旁邊就是通往村落的水泥路,外地人戲稱為好漢坡,礙於岸邊的平地不大,開墾的先民在坡頂上形成聚落,這裡的居住環境肯定是更艱辛的,很難想像颳起東北季風時是怎麼樣的光景。房子理所當然的必須座北朝南,都是低矮的平房, 不過分的突出,從遠處眺望似乎融入在荒煙漫草中,感覺很舒服,最突出的建築就是後來興建的西嶼坪衛生室,不過這裡已經沒有美麗的護士駐守,只有定期的巡醫 船會到這裡看診,雖然實質的醫療服務是不夠的,但讓這些老人家覺得還有人關心他們,就跟每天只送一個便當給獨居老人,不會讓他們吃飽,卻能讓他們心情愉 快,是一樣的道理吧。



走過村落,後山已經雜草叢生,回覆一片原始草原的風貌,菜宅的石老石古石牆爬滿藤蔓,幾乎成了人類遺蹟,
遍地開滿的黃花是澎湖決明,倒地鈴沿著石牆蔓生,地勢低處的石老石古石牆已被白茅草的旺盛淹沒,蓋在崖邊風口處的福德小廟,或許同樣有著鎮風祈福的使命,一條水泥路,一排電線杆都是為這信仰而存在,心中不免疑惑,是誰在延續這 間廟的香火?繼續往上可以走到西南邊懸崖,是峭立的玄武岩石壁,也是離村子最遠的地方,在這裡坐著吹風休息正好。尋著鋪給福德小廟的水泥路回到村子,爬上 路旁一間殘破的連牆都坍塌的房子,竟暗藏一個眺望後山與村落的最佳視野,這間房當時或許就是為了這絕佳地勢而蓋。路的盡頭就住著唯一的一戶居民,紀錄片與 同行的長輩都說是為了照顧身有殘疾的兒子,一家三口就不走了,忍不住聯想到近來前後兩起軟禁身障子女的新聞,但緣由究竟為何,就不是我該妄加憶測的了。要 問他們是否覺得孤單嗎?還是問生活苦不苦?問這實在是挺蠢的,生活在都市的人多半也是一樣孤單,日子也過的很苦啊!那說幾句慰問的場面話?憑什麼說這些 呢?


不像東嶼坪整片山坡都有屯墾過的痕跡,西嶼坪的後山保留更多原始風貌,這兩個小島類似的建築風格顯示出當年相互依存的關係, 三十年前,鄰近的東吉嶼漁場魚穫豐富,東吉就有兩、三千人居住,繁榮盛況甚至與當時的馬公本島互相輝映,也帶動了鄰近小島的生態,當時東、西嶼坪也各有三、四百人居住(民69,東:八十五戶,三百八十六人,西:四十五戶,三百七十一人),隨著環境的破壞造成漁獲量銳減,捕魚討不到幾個錢,為了養家活口只好舉家遷移到都市謀生,這齣鄉土劇持續在台灣各鄉村熱映中,現在住在西嶼坪的只有兩戶人家,東嶼坪也不過十多人,這兩個小島終究會化身為一 種歷史見證,在海潮漲落之間延續它原本就不為人類而存在的永恆。


--

在想不出辦法克服blogger不支援圖文編輯的難題之前,還是不要挑戰自己的耐性及閱讀者的眼力了,東嶼坪留著當見證,西嶼坪簡單一點吧。



No comments: